
電話:
0379-64680095(接聽時間8:30-18:00)
地址:
澗西區(qū)天津路聯(lián)盟路口文興現(xiàn)代城11樓A01室
公交:
市內乘11、21、25、29、31、35、46、70路公交直達

為什么畢淑敏說:學習心理學是生命的福祉(一)
畢淑敏演講欣賞:
我跟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教授林孟平學習心理學的時候,她***天的開場白有點讓我吃驚——她說:如果你有一天開始學習心理學,那是你的福祉。我當時想,這個老師很熱愛自己的學科,你可以說自己的學科很重要,可我沒有聽誰說過學習是福祉。
事實證明,老師說的確實是對的。認識自我是一個人必修的功課。只有當你認識了自己,你看別人和世界才會多一份把握。
· 01 ·
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標志之一
今天我們坐在這里,除了我們的身體以外,還有一個心理也在此時此地。1946年,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在成立憲章里對健康是有定義的。
什么是健康?“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,而且是生理上、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(tài)?!?/strong>
仔細分析起來,所謂健康有三個方面,一個是生理上,一個是心理上,還有一個是我們對于社會的適應性。
大家現(xiàn)在對生理上的健康已經越來越重視了,對自己的心理健康呢,可能還沒有這么重視。
其實心理是無時不在的。比如說各位朋友今天來到這里,你坐在什么位置上就有講究。如果不對號入座的話,坐在前面的人,通常每次都會坐在前面。而坐在后面的人呢,基本上也會每次都選擇坐后面。
我有一個朋友,特別愛送別人圍巾。我說我覺得你對圍巾的愛好超過一般人。她說對呀,她小的時候丟過一次圍巾,在一個很寒冷的冬天沒有了圍巾,那天是又慌亂又凍得夠嗆。以后一直覺得圍巾很美麗很溫暖,所以特別喜歡送給朋友們圍巾。
再比如講,今天在場有很多的媽媽,你對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樣的態(tài)度,其實常常和你媽媽對你的態(tài)度是一脈相承的。
我這樣說其實想表達的是——心理是無時無刻不在的。
· 02 ·
心理,無時無刻不在
怎么判斷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?我覺得當今中國,整個社會的進步和發(fā)展到了一個從溫飽向小康轉變的過程,在這個過程里,關注人的心理健康,是社會和諧進步的要求。
我很喜歡這樣一個圖表,現(xiàn)在我在這里比劃一下(平伸雙臂,像個大大的“一”字),好比這是一條線,在我的手臂這一端(左手邊)是精神病患,在我的手臂另一端(右手邊),是心理超常的好,中間呢,就是正常人。
傳統(tǒng)心理學的工作范圍比較集中于正常人和精神病的交界區(qū),努力使精神病人變成正常人,使正常人不要因為心理疾患演變出精神方面的疾病。
社會在發(fā)展,時代在進步,現(xiàn)代心理學的工作范疇更加寬大了,不僅僅集中在預防、治療精神疾患方面,而是努力讓每個人的心理更健康,讓人人朝著心理超常的方向努力,這就是心理學的魅力所在。
這讓正常人心理上有一個更好的調整,到達更和諧有力量的狀態(tài)。
宇航員楊利偉就是一個心理健康超常的人。在各種場合,我從沒看到過他有不鎮(zhèn)定的狀態(tài)。人們看到的只有那種冷靜,那種恰如其分的平穩(wěn)。
心理狀態(tài)體現(xiàn)在方方面面。比如學生考試成績不好,媽媽說,我的孩子就是心理不過關,考試時緊張,原來會的也不會了。
運動場上也是這樣,運動員大賽時的成績不理想,在尋找原因的時候常常會說——我們不是輸在技術上,是輸在心理上。
不是技不如人,是在關鍵時刻心理沒有調整好。現(xiàn)在在選拔干部、招聘員工、大學生入學的時候,也常常會有心理測試,說明大家對這方面越來越重視。
未完,待續(xù)
作者:畢淑敏,國家一級作家、內科主治醫(yī)師、北京作家協(xié)會副主席、北京師范大學文學碩士,心理學博士方向課程結業(yè),注冊心理咨詢師。本文轉載自公眾號: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(ID:shxlzx)
本文是【http://www.royalplate.cn 洛陽心理咨詢,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,婚姻心理咨詢-洛陽心理咨詢研究會】原創(chuàng),轉載時請務必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出處
地 址:http://www.royalplate.cn/home-articleinfo-fid-3-id-760.html